博览中华手造,共享文旅盛会。9月1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开幕。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展区,《舌尖上的中国3》滚动播出,章丘铁锅引人注目。走进济南展区,铁锅等章丘元素精彩呈现,彰显着城市软实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金立红 通讯员 孟凡庚
铁锅等章丘元素精彩呈现,彰显着城市软实力 鹿洪东 摄
匠心手造 好品在章
来到章丘展区,央视一套热播剧《三泉溪暖》的主题曲《回家》歌声悠扬,五音排鼓等乐器合奏的民族打击乐《龙腾虎跃》激情澎湃,龙山黑陶、龙山味道、章丘铁锅、齐臻堂点银壶、木版年画、蒲苇编织、友谊葫芦、民族鼓等特色鲜明的手造产品充分展现。
其中,龙山黑陶技艺传承者闵伟历时一年多时间的手造作品——高1.9米的大型雕塑《母亲》,立体再现了中国母亲的慈祥、淳朴和善良,成为弘扬文化、带动旅游的创意产品。
从距今4600多年的龙山文化走来,在济南,章丘拥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境内有1处文保单位入选“全国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有8处文保单位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这座城市的基因里蕴含了龙山文化、闯关东文化、铁匠文化、儒商文化、泉水文化等多元文化。这片沃土上闪耀着龙山黑陶、章丘铁锅、葫芦雕刻、蒲苇草编、百脉酿酒、黄家烤肉、章丘芯子、青野五音戏等一批艺术瑰宝。立足让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章丘坚持把匠心手造作为推动文化“两创”的有效途径,让传统工艺乘“山东手造”全面起势的东风,走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济南非遗项目代表之作的龙山黑陶工艺,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更通过成立协会、建设基地,走出了以传承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以匠心锻打制作食器传承中华饮食文化的“臻三环”铁锅,在将章丘悠久冶铁历史传承至今的同时,吸纳当地冶铁师傅就业,探索“+电商”“+直播”等多种传承路径,拓展传统技艺的展销渠道,让老手艺焕发新生。以传统技艺为载体,以传承人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力,泉韵非遗在跨界融合中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单件产品到培育品牌,传统工艺延展了生命力,焕发出新活力。章丘正打造“匠心手造 好品在章”品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擦亮文旅名城创新名片。
文旅项目 赋能发展
龙山黑陶开发私人定制游,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济南葫芦文化产业园,获批济南市教育局研学实践基地,年接纳学生2万余人,开发设计葫芦灯具、葫芦音响等50余种葫芦实用产品。伍忠号黄家烤肉通过“非遗+互联网”模式,抖音平台收获31.9万粉丝……可喜成绩的背后,除了消费者出游热情高涨,更为重要的是,章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了一批新供给、新需求。
由浙江乌镇景区陈向宏团队设计的重大文旅项目——明水古城,巧妙地把百脉泉泉群融入其中,融合了清照文化、民俗文化、泉水文化、儒商文化等众多优秀传统文化。百脉泉泉群将与明水古城西边的眼明泉泉系、北边的绣江河自然风貌公园无缝连接。特色的地域文化,将让众多游客在旅游中体验“诗和远方”。
落地的文旅项目中,同样备受瞩目的还有华侨城。作为华侨城集团在山东的开篇之作,借力全国优势资源赋能山东文旅,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地理》,联合打造国家宝藏·奇幻空间、家宝藏·奇妙剧场、中国国家地理探索中心三大核心驱动项目,以及几何书店、文化定制餐饮市集、室外娱乐设备360极限飞球等文化旅游项目,并在《国家宝藏》展演中推出国宝总动员之《蛋壳陶寻亲记》,弘扬龙山文化,推动文化“两创”。
在高标准规划建设明水古城、华侨城等重点文旅项目的同时,高质量打造建设“齐鲁古道文旅走廊”,通过乡村游、工业游、研学游等多种形式,探索“非遗”+互联网、+影视、+文旅等多种“文化+”路径,百脉泉酒业打造的以酒文化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项目,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章丘坚持全域一体、多规合一、生态优先、片区突破,集中打造灵秀胡山、明水古城、魅力绣源、水乡白云、智造新城“五朵金花”,“小泉城”资源禀赋得到充分彰显。
如今,济南文旅融合的图景正向纵深铺展。章丘也借着东风,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黄河文化主题文旅项目建设,策划举办黄河(章丘)文化专题展览、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用“黄河文化”筑牢文旅发展之魂。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