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无数先烈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保卫中华民族的长城,9月30日,烈士纪念日,人们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多年来,烟台的刘艳玲、东营的彭玉会、青岛的郭延锋,和一众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用自己的力量,义务帮烈士寻亲。“少年戎装,一去不返。”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在一种不计回报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烈士英魂得以回归阔别数十年的家乡。“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国人没有忘记他们,永远铭记他们。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许畅
志愿者兢兢业业帮烈士寻亲(受访者供图)
“帮烈士做点事”
刘艳玲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她是烟台蓬莱人,今年43岁,在一家酒厂工作,“车间里干活的那种。”包括她身边的很多人都还不知道,下班后的她一直在做着一件事:帮烈士寻亲。近3年来,刘艳玲和同伴们一起,已经帮515位烈士寻亲成功,这些烈士的籍贯涉及全国多地。她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强调说:“这些是有记录的,还有一些没有记录下来。”
2020年,刘艳玲和3位朋友为此成立了一个团队,“从成立的那一刻开始,就专门帮烈士寻亲。”这份她坚持了3年的“事业”,始于她几年前接触到的帮烈士寻亲的志愿者。刘艳玲觉得,这件事非常有意义,而且她从小崇拜军人,所以她很快决定,以后尽自己所能,“帮烈士做点事”。
“我以前是我们本地救援队的成员,和一些民间救援队交流比较多。有了烈士信息,我们会联系到信息对应的当地救援队,请他们帮忙确认核实。”名义上是一份义务的“业余”工作,其实做起来并不十分轻松。搜索、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多方沟通联系相关部门、人员。“只有下班后有时间,如果拖着不做,就会越积越多。”前一天忙到半夜,第二天正常去上班,是刘艳玲同伴们已经习惯的一种生活状态。
刘艳玲和她的同伴们非常明白,这份工作必须严谨。不少烈士的籍贯,因为行政区划的变化地址发生了改变,“根据墓碑上的地址找是找不到的,就得自己一点点查。”更不要提有的墓碑上的信息存在错字,这就给信息核查造成困难。而即使地址、姓名都能对得上,还得再三核实确认,“万一是重名呢?”
“不能放弃”,是正在做这件事的人刻在心里的话。“有的一开始没找到,但隔了一段时间,信息突然就对上了。”刘艳玲对记者说,她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现在,群里帮烈士寻亲的志愿者已经达到300余人,有山东的,也有其他省份的。“找到他们的亲人,烈士英魂就能‘回家’了。”
“尽自己所能”
彭玉会今年45岁,今年是她作为志愿者为烈士寻亲的第7个年头。“做这件事,也是圆我自己的梦。”这些年,到底帮多少位烈士找到亲人,彭玉会已经记不清了,“没有一百也有七八十了。”“把烈士的信息告诉他们的家人,或者把烈士英魂送回家后,走的时候也不会特意留下联系方式。”
2020年,彭玉会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一家志愿服务中心,“专门服务于烈士军属。”“我们也不是求什么名什么利,就是做一些想做的事。”目前,彭玉会与她的伙伴们除了为东营广饶烈士陵园的烈士寻亲,“外省的也会通过网络去帮忙寻找”。有些烈士信息是陵园提供的,也有的是他们在网上搜的。每天送孩子上学后,彭玉会往往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关于帮烈士寻亲,彭玉会有着自己的执着。在有更多时间回归家庭后,她几乎是全职在做这件事。她称不愿过多与人在网上沟通这件事,只是想凭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把一件事做到底。”为此,她不时背起包赶去信息对应的地点实地走访。
彭玉会告诉记者,当得知一位徐姓烈士是淄博临淄人后,经过多方确认把烈士老家的范围定在了淄博高新区。之后,在当地管委会的协助下,最终确认了该烈士所在的村子。烈士亲属到来后,阔别家乡多年的烈士英魂终于得以“回家”。“烈士的弟弟还健在。当年在哥哥的影响下,弟弟也参了军。”“既感动又心酸。”彭玉会说,还有一位李姓烈士,关于烈士的寻亲线索她跟了3年,最后终于成功。“他18岁参军,20岁就牺牲了。”
“尽自己所能去做事,自己做得心安理得就可以了。”如今,除了帮烈士寻亲,彭玉会也经常去探望抗战老兵,听他们讲述一些亲身经历的红色故事。前些日子,她被聘为东营市退役军人校外辅导员,她对记者说,未来的计划之一,就是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擎旗自有后来人”
自2020年以来,郭延锋的手机里一直存着一篇新闻报道,是关于一名唐山人张红琢义务帮青岛籍烈士寻亲的事迹。郭延锋告诉记者,当时看到这篇报道后,他在心里想,“人家一个外乡人都在替咱们烈士寻亲,咱们是不是更有义务去做这件事呢?”
今年48岁的郭延锋老家菏泽,来青岛工作生活21年了。记者得知,他是青岛市黄岛区蓝海救援队的成员,也是“宝贝回家”的第一批志愿者。2020年,他在一个群里看到一位烈士亲属的求助,心中很受触动,促使他开始在工作之余正式着手义务帮烈士寻亲的工作。近3年来,在众人一起努力下,先后帮100余位烈士寻亲成功。
“我下班后有点时间,就上网查查资料,再通过电话寻求一些帮助,根据姓名、地址去核实。”郭延锋说,整理资料过程中,他意外发现一些民间红色收藏家手中的资料对于帮烈士寻亲非常有帮助,“有些资料价格非常昂贵,咱买不起,就给对方留言,托对方帮忙查一下。”
帮烈士寻亲期间并非坦途。记者了解到,郭延锋和不少义务帮烈士寻亲的志愿者一样,遭遇过一些冷嘲热讽,或者成为个别人口中的傻子。在帮烈士寻亲过程中,不乏有人质疑他的动机是为了谋求经济利益。郭延锋对记者说:“如果不是出于自己内心的信仰,是无法坚持下来的。”
郭延锋说,以前他很抗拒刷短视频,但后来也发现了短视频的优点。“在上面看到关于烈士的视频,看看有哪些人留言,然后给相关网友发消息,一般发十几条能有1条回复。”功夫不负有心人,郭延锋在帮烈士寻亲的路上“捷报频传”。例如,今年7月2日,在他的推动下,历经17年成功为内蒙古一位烈士找到亲属。
记者通过郭延锋提供的资料看到,他所在的救援队不时收到各地有关部门关于寻找烈士亲人的委托信,也收到了一些感谢信。其中,记者在一封感谢信中看到,有两句话这样写:“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