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120、110还有所有工作人员,深更半夜地费那么大劲把我们找到,挽救了我们老两口的生命,真的感谢!”济南莱芜区茶业口镇某村六旬村民解先生激动地说。11月27日,济南市急救中心调度部的相关人员专程来到医院看望解先生,事发后他们始终牵挂受助人员的安危,这份“双向奔赴”背后,是急救人员敬佑生命、永不放弃的职业精神。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济南老人一氧化碳中毒,120急救调度成功救治,相关人员到院探望
深夜的120呼救
时间回到11月24日,济南的冬夜寒意袭人,城市渐渐沉寂,唯有济南市120指挥调度中心大厅灯光依旧明亮。21时41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宁静,电话那头传来急促呼救:“现在不行了,光大喘气!”调度员瞬间响应,一边快速记录地址启动MPDS(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系统)开展远程急救指导,一边协助检测患者呼吸,同步协调急救车组与报警人对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随即展开。
“您别着急,急救车已经在路上了,您现在和病人在一起吗?病人呼吸怎样?”调度员一边安抚对方情绪,一边反复确认现场情况。电话那头的回应越来越微弱,只有报警人“她不行了,快点来……快点……”的呼救声。
此时意外突发,车组反馈无法联系上报警人,救援一度陷入困境。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可能危及两位老人的生命。“不能放弃,一定要快点找到他们!”调度员脑海里不断回响着老人微弱的呼救声,她每隔几分钟就回拨一次求助电话,哪怕每次都只听到冰冷的忙音,也从未停下尝试的脚步。这些120电话如同跨越黑暗的生命信号,始终维系着与患者的微弱联系。
多方联动展开生死救援
调度团队没有丝毫退缩,迅速启动应急协作机制,全员拧成一股绳:调度组长紧急联动110和当地派出所,请求协助寻人;接警调度员持续拨打报警人电话,不放过任何接通可能;派车人员实时同步车组动态,精准传递信息……大家各司其职、默契配合,在焦灼中坚守着每一线希望。
很快,110告知了村支部书记的联系方式,调度团队立刻抓住这一关键线索,一边由专人快速联系村支书核实患者具体住址,一边协调车组,形成三方联动寻人合力。抵达患者家门口后,紧锁的大门又成新阻碍,调度员们通过多方沟通持续支招,全程紧盯进展,直至接到“门打开了”的消息。
尚未等大家松口气,车组又传来紧急情况:两名患者均已昏迷,疑似一氧化碳中毒。调度团队再度绷紧神经,不慌不乱地继续分工协作,专人全程跟踪转运进度,及时同步医院做好接诊准备。现场急救人员将两位老人小心翼翼地抬上救护车,一路鸣笛驶向医院。此时,时针已经指向深夜,这场跨越近两个小时的生死救援,终于迎来了转机。
最终,经医院全力救治,两位老人成功恢复意识,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得知消息后,整夜未眠的调度团队和急救小组成员终于松了一口气。
11月27日,病床上的解先生见到“救命恩人”时激动万分,紧紧握住调度员的手,声音哽咽地说:“多亏了你们不放弃,不然我们老两口就真的完了,现在想想都后怕。”原来,解先生的老伴身患多种疾病,又刚刚完成一次手术,回到家要烧炭熬药,因屋内阴冷,解先生就把炭火端进屋内驱寒,没承想却发生意外。“一开始以为是老伴儿出现什么急症,我还给她按胸人工呼吸,后来自己就昏迷了,要是急救人员再晚点来后果不堪设想。”调度员轻轻拍着老人的手背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看到你们平安无事,我们就放心了。”病房里,温暖的话语交织着感激的泪水,定格成一幅动人的画面。这场一波三折的救援,生动彰显了济南120调度员的硬核协作精神与执着坚守担当。从多方联动寻人到全程统筹协调,他们用无缝衔接的默契配合打破重重阻碍,用“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守抢回宝贵救治时间,更诠释了“生命至上”的急救初心,为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写下了温暖而有力的注脚。
警钟长鸣筑牢安全防线
实际上,像解先生老两口这样的情况,在冬季的济南并不少见。随着气温骤降,居民取暖需求激增,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进入高发期,济南市急救中心调度部接到的相关求助电话数量也有所增加。
“一氧化碳中毒隐蔽性强,危害极大。”济南市急救中心调度部副部长韩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轻度中毒会头晕、恶心、乏力,中度出现意识模糊、口唇呈樱桃红色,重度则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发现疑似中毒,立即转移患者至通风处,解开衣领保暖,同时拨打120,严禁现场开关电器。日常需保持用气设备通风,定期检修,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防患于未然。”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