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我网频道>时政 > 内容详情

彰显大省担当!山东“十四五”有这些No.1

2025-10-25 11:21:5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0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落实双碳目标,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7.44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9.86万亿元,即将跨上10万亿元大台阶。“十四五”规划确定的21项主要指标中,有8项指标提前完成、13项指标符合预期,“十四五”各项任务即将圆满完成。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琳 实习生 周雨澄

9月14日,国产汽车在烟台港集结等待装船出口 新华社发

  经济总量增加近3万亿元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定扛牢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聚力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孙爱军介绍,我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打好稳增长“组合拳”,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7.44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9.86万亿元,占全国份额由7.19%提升至7.31%,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发展位势不断提升。“经济总量增加接近3万亿元,相当于去年济南、青岛的经济体量之和。”

  同时,我省人均水平各项指标实现稳步提升。记者了解到,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7.34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9.76万元,城乡收入比由2.33缩小至2.14。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0.8年提高至11.44年,人均预期寿命从79.1岁提高到80.5岁、四年提高1.4岁。

  据了解,“十四五”前四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1%,高于规划目标0.6个百分点。“十四五”规划确定的21项主要指标中,有8项指标提前完成、13项指标符合预期,“十四五”各项任务即将圆满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年均增速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北方15省区的比重稳步提高、去年达到20.9%。“可以说,我们以一域之稳、服务全局之稳,较好发挥了‘挑大梁’作用。”孙爱军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研发平台方面,全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挂牌组建并实现规范化运行,2项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新建数量占全国的近1/7,这些都是历史性的突破。”孙爱军介绍,着眼于创新活力,我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22家、居全国首位,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88.4%,企业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在科技成果方面,省级每年拿出140多亿元专项资金集中攻坚原创性、“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建成投运,12英寸碳化硅衬底全球首发,全球运力最强固体火箭“引力一号”成功发射,潍柴柴油机热效率四次刷新世界最高纪录,这一系列“首座”“首发”“最强”“最高”,彰显了山东科技创新的硬实力。

  “万亿城市”数量占全国1/9

  “五年来,我们深入推进重大战略实施,持续塑强区域特色优势,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稳步增强。”孙爱军说。对山东而言,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是独特优势,也是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孙爱军介绍,我省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去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降低21.3%,提前完成规划目标,黄河干流水质连续9年保持Ⅱ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在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五年优秀。同时,努力发挥好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济南、青岛都市圈获批建设,经济总量过万亿城市增至3个、数量占全国的1/9;市域县域全面发力,13个设区市入围全国百强,28个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均衡。

  我省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加快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粮食总产连续四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济麦”“齐黄”“登海”等作物品种多次刷新高产纪录,全国人民的饭碗里装了更多的“山东粮”。我省现代农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巩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8万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1.1万家,均稳居全国首位,农产品出口连续26年领跑全国。同时,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培育乡村振兴片区2070个。

  此外,我省加快构筑现代海洋经济高地。孙爱军介绍,山东在经略海洋、向海图强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海洋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3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1.8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二,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6.6%提升至17.1%,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发展亮点很多,比如,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我国最新一代深远海一体化大型风电安装船下水运营,自主研建的蓝鲸1号、2号钻井平台创造多项世界纪录;再比如,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加快建设,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连续3年保持全国首位,预计今年将达到21亿吨、较2020年增长24%。”孙爱军说。

  选择山东、创业齐鲁成共识

  孙爱军介绍,五年来,我省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内生活力有效激发、加速释放。

  我省始终保持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锐气勇气,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开发区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尤其是,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率先在全国开展‘无证明之省’建设,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实现‘一张网办全省事’。”孙爱军表示,这些工作让经营主体的活力更加充沛,全省52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71家上榜“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境内上市企业达310家、比2020年末增长33%。“更让我们有信心的是,通过大力倡树‘四破四立’理念,创新构建‘十大机制’,开展服务民营企业专项行动,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更优、机制更活,民营经济增加值比2020年增长34%,民营经营主体达到1440万户。”

  同时,我省对外开放空间持续拓展。“十四五”以来,开放领域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但取得的成效比预期的要好。孙爱军介绍,我省深入实施“好品山东鲁贸全球”等系列活动,2024年全省进出口规模达到3.38万亿元、是2020年的1.5倍多,出口首次突破2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长5.5%,外贸持续稳定运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济南—青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获批建设,累计开行超1.4万列,国际运营线路增至57条;青岛港外贸航线达233条,通达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等重大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累计吸引23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946个项目,选择山东、创业齐鲁越来越成为共识。

  山东户籍、常住人口“双过亿”,需求潜力大、市场空间广。着眼于扩大内需,孙爱军介绍,“一方面,围绕优化供给结构、提升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我们每年谋划实施1500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在扩大有效投资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另一方面,我省有效应对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通过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活跃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6%,消费持续恢复向好。”

读我网编辑:张艳红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