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山东作为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如何让每一位老年人享有金色晚年,既是民生关切,更是时代课题。11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金融服务养老事业和银发经济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10月末,全省养老产业贷款余额172.1亿元,同比增长49.4%,增速领跑各项贷款41.2个百分点;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12%,同比下降1.43个百分点。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月 李大芊
多层次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山东密集出台《山东省金融服务养老事业和银发经济工作方案》《山东省深入推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纲领性文件,建立起涵盖养老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的立体化政策体系。
据了解,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支持力度。截至10月末,全省累计发放服务消费与养老产业贷款364.2亿元,申报再贷款77.8亿元,其中,累计发放养老产业贷款61.8亿元,申报再贷款21.1亿元,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针对“企业找不到银行、银行摸不清需求”的问题,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同发改、民政、卫健等部门梳理全省养老产业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清单,涉及336个重点企业和项目。截至10月末,已实现清单对接全覆盖,与94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金额105.9亿元,向45家企业发放贷款57.9亿元。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金融机构针对养老产业“周期长、轻资产、缺抵押”痛点开展的深度创新。
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突破性将养老福利用地使用权纳入合格质押品,为日照养老机构授信3000万元;省联社创设的养老系列贷将床位收费权、知识产权等纳入抵质押范围,累计发放392笔8.9亿元;青岛银行牵头承销的2亿元健康产业中期票据,填补了省内养老领域债务融资工具空白。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同步发力,“鲁担养老服务贷”通过四级风险分担机制,以平均0.66%的担保费率支持小微养老主体,已助力投放信贷资金148.52亿元。
构建老年友好型金融生态
在加强养老产业金融支持的同时,营造“老年友好型”金融环境让金融更有温度。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5万余家银行网点开设老年服务绿色通道,累计投放适老化服务设备超3.8万台。引导商业银行组建移动服务队提供上门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服务5.9万次。
在优化硬件设施的同时,通过老年大学、“银龄课堂”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持续加大对老年群体反电信诈骗、反假货币宣传力度。常态化开展整治拒收现金工作,督促指导商业银行开展经营主体现金收付情况摸排,提供多元化零钞服务。
在养老保险体系构建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突破8000万人,参保率达到96.1%,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委托运营的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全国居首;企业年金覆盖单位超万家,基金规模破千亿;个人养老金开户数突破1400万户。社保卡“一卡通”的深化应用更将服务延伸至消费补贴、文旅惠民等领域,三年拉动消费55亿元,真正实现“一卡在手、保障无忧”。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