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2022年全国保龄球锦标赛来到了最后一个比赛日,所有单项的金牌归属也于今天揭晓。时隔两年,再度举办全国性赛事,对整个保龄球产业都来之不易。比赛期间,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分别就体系建设、赛事优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向业内专家、参赛运动员进行了解,以探寻保龄球项目长久发展之良计……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田延士 姜爱娜
保龄球项目迎来年轻时代。记者 王晓峰 摄
推进体系建设,扩大项目影响力
本届比赛期间,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副书记、中国保龄球协会主席贺凤翔介绍了保龄球项目下一阶段的发展规划。
本次全国保龄球锦标赛是该赛事因为疫情中断两年之后再次重启,赛事的安全有序开展,离不开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全力付出,也是对全国保龄球行业信心的极大提振。贺凤翔表示,为推动保龄球的发展,中国保龄球协会将持续稳步推进赛事活动、运动水平等级、裁判员、教练员、场馆器材等五大标准体系建设。
如赛事活动标准体系中,全国保龄球锦标赛是国内保龄球项目最高水平赛事,是检阅全国保龄球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从全国级赛事到各省区市,再到地方球馆级赛事、业余通级赛,以及中国青少年公开赛、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所有的赛事都纳入到标准体系中,培育品牌赛事。
按照中国保龄球协会赛事活动体系及2023年计划,以全国保龄球锦标赛为龙头,中国巡回赛为支撑,高标准、高水平举办主题性、示范性赛事活动,根据疫情形势决定是否推出中国保龄球公开赛。协会要将赛事举办权下放,鼓励会员协会举办自主品牌赛事。中保协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不断丰富完善赛事体系,为广大爱好者搭建更多参赛活动平台。通过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选手们可以与自己水平相近的球友们一起切磋交流、共同成长。
运动水平等级标准体系中,中保协将建立基础考核机制和与赛事并行的积分制度,通过比赛累积积分,参赛选手可以通过自己的积分明确定位、调整状态。裁判员、教练员标准体系中,裁判员、教练员培训、水平等级制度都要建立起来。
场馆器材标准体系中,球馆经营者、器材厂商参与行业建设,推广国产器材,降低保龄球馆的经营成本,吸引更多人进入保龄球行业,让更多保龄球场馆来到群众身边,让爱好者能够进得去、玩得起。
贺凤翔表示,中国保龄球协会的发展目标是不断扩大保龄球项目参与人口,进一步提升项目社会影响力,希望保龄球能够成为群众健身强体的好选择,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提升办赛水平,建设人才梯队
全国锦标赛是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保龄球赛事,无论从比赛场馆的选择还是参赛人员的选拔上,都遵循高标准、严要求。由于保龄球并非奥运会项目,在很多省市都没有专业的队伍,更遑论系统、科学的训练。事实上,在保龄球赛事逐渐回暖的当下,很多地市、区县级别的保龄球比赛大多以娱乐性为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保龄球的整体竞技实力无法进一步提升。
记者从北京保龄球协会监事长、国家级保龄球裁判、本次全国保龄球锦标赛总裁判长潘静口中了解到,本次参赛选手能代表各地的较高水平,但受疫情影响,不少高水平选手都无法跨省参赛。此外,因疫情停赛的两年间,很多保龄球馆纷纷遇到经营难题,参赛选手集训也很困难。因此,本届赛事无法全面呈现出目前我国保龄球项目的真实水平。
此外,停赛期间对保龄球行业整体的冲击很大,无论是运动员培养还是球馆的经营建设各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潘静看来,当运动员实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就需要通过比赛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并取得进一步提升。
为了保龄球项目能长久发展,潘静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方面,要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在参与人群年龄普遍偏大的情况下,要重点培养青少年群体。另一方面,要加强保龄球场馆建设,增加数量、提高质量,让参与该项目的成本降低,更具吸引力。最后,要加强赛事的规范性,地方上考虑带动整体的群众性活动,因此比赛更具娱乐性,但仍要考虑比赛的专业性和规范化。
培养年轻力量,加强文化传承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提高青少年在该项目上的参与度,为亚洲级、世界级比赛培养后备力量,在上海、山东、北京等多个省市重点培养青少年,并且大力开展全国性的青少年赛事。
在本届全国保龄球锦标赛的现场,同样能看到年轻的身影。来自山东队的赵启辰,因陪着堂哥打了一次保龄球,便再也没离开这个圈子。当时,他被吴冰教练看中,仅仅练习了28天便参加了第一场青少年比赛,从起初抱着接触试试的心态至今,他与保龄球已经携手七年。如今,22岁的赵启辰师范毕业后,选择了留在吴冰保龄球俱乐部,从一个学员变成了教练中的一员,将自己从保龄球中学到的,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小学员们,真正把“热爱”变成了事业。本届锦标赛是赵启辰首次在家门口参加全国性赛事,他认为紧张是很正常的表现,压力同样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动力,尽管前期山东队整体发挥有些失误,可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在18岁参赛选手尹彬印象中,记忆最深刻的是2019年全国中学生保龄球锦标赛,打到最后一球定输赢的程度,“打了全中就赢,打不了就输,真的挺紧张的,但最后还是打到了全中。”本次全国锦标赛,尹彬同样代表山东队参赛,“我觉得打好自己的球,保持平常水平就行,毕竟因为疫情自己两三年没有比赛了,找回状态也需要时间,目标就是打好每一场球。”
本次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陈浏灏仅17岁,通过夏令营的机会接触到保龄球,在江苏盐城良好的保龄球发展氛围下,他坚持了下来。此外,保龄球也让他受益颇多,他认为练习保龄球和学习能够相互促进,同时可以作为体育特长,高考还可以参加江苏省的体育单招。
同样因保龄球受益的,还有20岁的黄天运。当他决定出国读书时,在自我介绍中都会把保龄球获过的奖和对保龄球的热爱写进去,因为国外大学很看重学生对一项事情的态度。“我就用保龄球去讲,我觉得通过保龄球运动诠释了我对很多事的看法。不管是现在还是到国外,保龄球都是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这些年轻选手的持续参与对保龄球产生了兴趣,加入到其中。未来,我国保龄球事业的发展还要寄希望于他们身上。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