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29日,载入中国体育历史的一天,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摘得自选手枪慢射金牌,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整整四十年过去了。
年轻一代的人们,都没看过许海峰做运动员时的样子,但却必然会知晓这个名字。之于中国体坛,他是个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在过去如此,在未来依旧如此。
只不过,在当年拿到金牌后,许海峰第一时间只是觉得自己发挥不错。直到第二天,他知道国内街头的报纸已被一抢而空,这才真正明白了这块金牌的分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曾以为奥运金牌是件很遥远的事。1932年,这是中国第一次与奥运会零距离。短跑选手刘长春,乘船二十余日才抵达伦敦,却因体能殆尽未能拿个好成绩。当年的刘长春,还是东北大学的学生,却因时代的因素,早早扛起了重任;或正是这次经历使然,新中国成立后,刘长春一直都在学校做着体育教师,潜心培养下一代。遗憾的是,他在1983年去世,中国奥运第一人,就这样与见证中国奥运首金擦肩而过。
刘长春到许海峰这段岁月,代表了一个时代。自许海峰实现突破后,曾国强、李宁、栾菊杰、周继红和女排等个人和集体,也在那届奥运会上纷纷拿下金牌。瞬间,中国摇身一变,成为了体育强国,这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意味了太多。
此后,金牌与荣耀,成了中国之队的主旋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来到了历史巅峰;即便此后三届境外举办的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依旧维系了极高的金牌数。当然,有欢笑也会有泪水,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如今的国人逐渐开始对奥运有了新的认知:赢了,鼓掌;输了,鼓励。
返璞归真。
四十年的光阴,改变的不仅是人们对金牌的认知。用许海峰的话说,如今年轻一代的训练条件,让他足够羡慕;如今的中国,物质条件比过往更加丰沃,也开始探寻更深层次的文化追求。
体育精神,自然是其中之一。
奥运,如同一场旅行,每一步都弥足珍贵,每一个瞬间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体验。一如既往,期待着中国健儿再一次次地站上冠军领奖台。
却也正如顾拜旦曾在《体育颂》中盛赞,体育是美丽、艺术、正义、勇敢、荣誉、乐趣、活力、进步与和平的化身。这一次,不同过往,我们同样珍惜着每一位中国健儿在赛场上拼尽全力的身影,愿他们在塞纳河畔绽放出中国体育最美丽的花火。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柏村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