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在体育界被视为“小年”,但在哈尔滨举办的亚冬会,仍在这个冬天燃旺了华夏大地的冰雪热情。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向来都是促进经济和市场发展的催化剂。亚冬会作为亚洲地区规格最高的综合性冬季运动会,吸引着无数国内外冰雪运动爱好者的目光,也为中国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极为重要的契机。借助亚冬会这股东风,冰雪经济再一次迎来了重要时刻。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柏村
亚冬会带动冰雪经济热潮 新华社发
“冰城”燃起来了
从北京冬奥会到亚冬会,一系列国际级冰雪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中国冰雪运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国内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这种影响力和热情,在哈尔滨这座城市体现得尤为明显。
每逢冬天,哈尔滨总散发着别样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成为不少人旅游的热门首选之地。那令人目不暇接、美轮美奂的冰雪大世界,使得这座城市在寒冷的冬日里显得格外与众不同,独具一格。如今,随着亚冬会的盛大举办,人们又多了一个奔赴哈尔滨的充足理由。
若在赛事期间到访哈尔滨,便能直观感受到诸多变化。全新的赛事项目、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亮点,哈尔滨正以焕然一新的面貌,热情洋溢地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八方来客。可爱俏皮的吉祥物 “滨滨”和“妮妮”,遍布城市大街小巷,宛如灵动使者,成为哈尔滨崭新的城市符号。热门赛事的门票供不应求,销售态势异常火爆。酒店民宿的预订量直线激增,餐饮店铺门前排起长队。
作为哈尔滨第二次举办亚冬会,此次盛会意义非凡。这不仅是对1996年那次历史时刻的致敬,更是中国冰雪运动蓬勃发展的见证者。自1986年首届亚冬会拉开帷幕至今,这项赛事已经历经了八届的岁月洗礼。而哈尔滨的再次承办,无疑标志着中国冰雪运动在国际舞台上持续稳步崛起。与1996年相比,如今的哈尔滨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拥有了冰雪大世界这样举世闻名的新地标,其冰雪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占比也实现了惊人的飞跃,从曾经的0.3%一路攀升至如今的近30%,已然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亚冬会所蕴含的商业价值不可估量,其带来的经济带动效应也十分显著。赛事门票销售形势异常火爆,像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热门项目,尽管票价在200至800元之间,但一经开售,便迅速被抢购一空。在赞助方面,哈尔滨亚冬会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吸引力,成功吸引了40家中国企业踊跃参与。这些企业涵盖了金融、汽车、运动、食品等多个重要领域,赞助规模远超上届札幌亚冬会,充分彰显了亚冬会强大的商业号召力。
在筹备亚冬会的过程中,哈尔滨充分展现了绿色办赛的理念。一方面,对现有设施进行了充分利用,通过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先进的绿色低碳技术,对场馆等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级,从而实现了绿色办赛的目标。另一方面,比赛时间巧妙地安排在中国农历春节后的官方长假期间。这一精心安排,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赛旅游。这些游客不仅为赛事增添了人气,更为赛事的盈利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除了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外,亚冬会还产生了极为深远的间接影响。吉祥物文创产品的持续热销,入境游订单量的大幅增长,以及冰雪经济的持续升温,种种迹象都预示着哈尔滨正昂首阔步地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期。当然,受益的并非仅仅只有哈尔滨这座城市。在连续成功迎接了北京冬奥会和哈尔滨亚冬会之后,“冰雪经济”已在华夏大地上逐步火热起来,并且热度持续攀升。
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冰雪经济已成功突破万亿元大关,全民参与率超过24%,已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全新力量。
冰雪经济,绝非单一维度的产业形态,而是一个以冰雪资源为坚实基础,以冰雪运动为引领核心,广泛涵盖文化、装备、文旅等多个领域的庞大综合经济体系。如今,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早年间,冰雪经济受限于地域和气候的双重因素,仅仅在北方部分地区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东北的哈尔滨、吉林等地,凭借天然的冰雪优势,开展了一些冰雪游乐项目和小规模的冰雪赛事,当地民众在冬季参与滑冰、滑雪等活动,也吸引了周边少量游客。但由于交通不便、宣传不足等原因,冰雪经济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产业规模也难以扩大。
然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成为冰雪经济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冰雪运动宛如一阵春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成为了大众极为喜爱的休闲方式。据相关报告显示,在2023—2024年冰雪季,我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高达2.64亿,这一数字直观地展现出冰雪运动受众的广泛性。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更是超过3.85亿人次,大量游客奔赴各地的冰雪景区,感受冰雪世界的奇妙。在消费端,冰雪运动消费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人们不仅在冰雪门票、餐饮住宿上投入,对专业的滑雪板、冰鞋、保暖衣物等冬季运动装备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以济南为例,这座城市同样紧跟冰雪经济的时代潮流。作为北方非传统冰雪城市,济南积极挖掘自身潜力。目前,济南拥有11处冰雪场地,从室内滑冰场到室外滑雪场,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旅游体验。自2023年以来,各大雪场累计服务健身群众近38万人次,营业收入近2900万元。与此同时,涉及冰雪项目的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已增至68家,涵盖了冰雪装备销售、冰雪旅游服务、冰雪培训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
在国家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全民健身的政策背景下,《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到2027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要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更是要达到1.5万亿元。这为冰雪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指明了清晰方向。有业内人士表示,持续不断地延长冰雪产业链,努力把冰雪经济做大做强,这不仅能够有效激活区域经济,促进消费升级,还能像一条纽带一样,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随着冰雪经济的持续发展,未来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