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份,随着国内各地气温普遍回暖,马拉松赛事也相继恢复。根据中国马拉松官网的赛历显示,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国内共举办了16场马拉松赛事。其中,清远马拉松的顺利举办尤为引人注目。
清远虽是一座知名城市,但在广东省众多名城之中,它并未显得特别出众。然而,正是这场马拉松赛事,让清远意外地走红。不过,清远马拉松的“走红”之初并非以正面形象出现。
2025年2月12日,清远马拉松的中签结果正式揭晓。通常情况下,选手们中签后应该满心欢喜,但这次却有所不同。人们发现,这场赛事推出了一项名为“付费选号”的新功能,即便是最普通的参赛号码,若选手选择该号,也需支付19.9元的费用。很快,清远马拉松便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尽管有人对此表示理解,但这仍然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接受范围。
网络上,人们纷纷吐槽:“难道跑马拉松上个厕所还要付一块钱?”“赛后的拉伸恢复区也要收费吗?”“不加钱连证书和奖牌都没有吗?”尽管赛事组委会随后取消了这一功能,并对已付费的选手进行了全额退款,但清远马拉松所面临的舆论危机仍然难以平息。
当清远马拉松推出“付费选号”服务时,舆论的争议比预期更为激烈。这一被质疑为“VIP通道”的举措,实际上反映了赛事运营方在流量焦虑下的创新失焦:试图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来增加收入,却忽视了马拉松作为大众体育运动的公平原则。这种矛盾暴露了行业的普遍困境——当参赛名额变得稀缺时,如何设计规则既满足商业需求又维护体育精神?
然而,从赛事结束后的反馈来看,清远马拉松无疑是成功的。在微博、微信、小红书等社交网络上,参赛选手们纷纷对参赛体验给予了好评。从最初的“吃相难看”到如今的口碑翻盘,清远马拉松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的?这确实值得深入探讨。
事实上,清远马拉松实现逆转的“秘诀”远比人们想象的要简单。在比赛当天,当选手们经过补给区时,看到用清远鸡制作的盐焗鸡腿堆积如山,等待他们品尝时,无不被这一场景所吸引。有人笑称这不是清远马拉松,而是“鸡腿马拉松”;也有人戏言,如果是个“吃货”,就来清远跑马拉松吧,本来是想跑出最佳成绩的,没想到却被沿途的美食吸引得迈不开腿。
马拉松既是竞技体育也是全民运动。普通跑者参与马拉松,固然追求成绩,但更看重参赛过程中的体验。此前清远马拉松因“付费选号”而引发的舆论危机,正是因为忽略了选手的体验;而在比赛中通过特色美食赢得跑者的好评,用“味觉记忆”成功转移了公众的视线,看似简单却实则巧妙。
早在赛前领物环节,清远马拉松就已经通过参赛包“扳回一局”。3月13日下午2点,2025清远马拉松的参赛物资开始在市区市民体育公园发放。清远鸡、西牛麻竹笋、英德红茶等清远特色产品都被纳入参赛包中,赢得了大多数参赛者的好评。不少跑友将参赛包拍照并分享在社交媒体上,称赞其为清马史上“最豪华”的参赛包;也有人惊叹这简直就是“把清远土特产品鉴会带到了马拉松赛场”。
从被众人吐槽的“吃相难看”到人人称赞的“鸡腿马拉松”,清远马拉松的办赛策略转变为一众赛事提供了启示:跑者的体验是口碑的生命线;参赛物资福利的升级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此外,将本地文化元素深度植入赛事中,既能提升赛事的辨识度又能创造消费场景,实现城市营销与赛事经济的双赢。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柏村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