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体育局与财政厅联合印发《山东省体育赛事奖补政策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以赛事经济为突破口,通过财政资金精准引导,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这一政策既是对国家“体育强国”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山东立足区域实际、激活体育消费市场的创新实践。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曹建民 王润潇
靶向扶持,精准激活赛事经济
《细则》明确奖补资金来源于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重点支持纳入“山东省重大体育赛事项目库”的国际性、全国性赛事,尤其是受众广泛、市场潜力大、经济带动效应显著的赛事。大型综合性赛事及职业联赛未纳入奖补范围,体现了政策“精准滴灌”的导向——集中资源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商业价值的品牌赛事。
政府会根据各市上年度入库赛事数量、经济效益等指标测算金额,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赛事综合效益进行评估。
这种“以绩效论英雄”的机制,既避免了资金平均分配,又倒逼赛事运营方提升市场化水平,形成“办赛质量高—经济效益好—奖补资金多”的良性循环。
全流程闭环,筑牢资金安全网
政策设计贯穿赛事申报、审核、评估、资金拨付全链条,构建起严密的管理闭环。比如在动态项目库管理方面,政府会在每年年初发布申报通知,各市推荐赛事后,省体育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公示入库项目,确保赛事质量可控。
赛事举办期间,委托专业机构评估经济效益,为资金分配提供科学依据,避免“重申报、轻执行”。
次年年初,根据评估结果拨付资金,省体育局同步开展绩效监控与自评,财政、审计部门全程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此外,《细则》严格划定资金使用“红线”,明确禁止用于偿还债务、投资理财等非赛事支出,对违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彰显了政策执行的刚性约束。
赛事经济赋能,撬动产业升级
山东此次出台奖补政策,背后是赛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多重价值。国际性、全国性赛事能吸引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关联消费,形成“赛事搭台、经济唱戏”的格局,直接拉动了经济发展。
高端赛事的落地可增强城市影响力,显著提升其全球知名度。
体育产业生态培育方面,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赛事运营,推动体育与文化、科技、健康等产业融合,为体育强省建设提供长效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特别强调“受众广泛、市场空间大”的赛事导向,这与山东此前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一脉相承,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自主IP赛事,减少对政府资金的依赖。
动态优化,释放长期效能
《细则》明确有效期至2027年,并规定省体育局、财政厅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调整政策。这种“动态优化”机制,既为政策落地预留了观察期,也为后续升级预留了空间。例如,未来或可探索差异化奖补标准,对乡村振兴主题赛事、绿色低碳赛事给予额外倾斜,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
山东体育赛事奖补政策的出台,是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步。它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市场主体活力,推动赛事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