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亚锦赛,中国男篮以98:10的悬殊比分血洗沙特阿拉伯,这场比赛成为亚洲篮坛历史上最悬殊的分差纪录之一。20年后,当两队在2025年亚洲杯再度交锋时,93:88的比分定格在计分牌上,中国男篮以5分优势艰难取胜。
两场跨越二十年的对决,折射出亚洲篮球生态的深刻变革,也映照出中国男篮从绝对霸主到挑战者的身份嬗变。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曹建民 王润潇
中国男篮获亚洲杯开门红 图据新华社
曾经,一家独大
2015年男篮亚锦赛决赛,中国队击败菲律宾队,第16次夺得亚锦赛冠军,同时获得了参加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资格。该届赛事结束后,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更名为“国际篮联篮球亚洲杯”。令人唏嘘的是,亚锦赛更名之后,中国男篮便未能再重新登顶。
2005年亚锦赛的赛场上,中国男篮对阵沙特阿拉伯队打出了98∶10的悬殊比分,本质上其实是亚洲篮球传统秩序的具象化呈现。彼时的中国男篮尽管雪藏了姚明,但仍有易建联、孙悦、朱芳雨、莫科等黄金一代球员,内线高度与技术能力形成降维打击。沙特队四节分别仅得4分、2分、2分、2分,全场命中率不足25%,这种表现与其说是竞技体育的对抗,不如视为亚洲篮球强弱分明的生态写照。
时任中国男篮主帅的尤纳斯赛后说道:“不知道什么原因,沙特队今天一上来就放弃了。虽然两队实力差距很大,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早早就放弃抵抗。我觉得这样的比赛对于中国队没有好处,我们需要保持高强度的比赛”。这话看起来有点“诛心”,却也真实反映了当时亚洲篮坛的实力断层。
彼时的中国男篮在亚锦赛实现八连冠,场均净胜分高达32.6分,是当之无愧的亚洲霸主。
时间回到当下,国际篮联亚洲杯在沙特阿拉伯开赛,中国男篮在揭幕战中又与曾经那个“早早放弃抵抗”的沙特阿拉伯队相遇了。中国男篮最终以93∶88险胜,虽然胜利的结局相同,但这次的故事,却截然不同。
如今,多极竞争
沙特阿拉伯队不仅是坐拥主场优势的东道主,同时也拥有了归化球员——拉赫曼。这位归化球员来头不大,仅是一位NBA落选秀,后来去了欧洲联赛发展。但就是这么一位平平无奇的球员,却差点把中国男篮的开门红给打没了。
拉赫曼整场出场35分46秒,三分球9投4中,罚球13中12,得到了全场最高的32分。沙特队从20年前全场仅得10分到如今能与中国队缠斗至最后一刻,这种进步并非偶然。
这个故事背后,注释了亚洲篮球近十年来的深刻变革。日本、菲律宾、约旦等队通过归化外援、改变观念、调整技术等方式实现实力跃升。亚洲杯首轮比赛持续进行中,截至发稿前,除新西兰以100∶78大胜伊拉克之外,其余6支完赛球队的比分分差均在10分以内。这些现象共同勾勒出亚洲篮球竞技水平整体提升的图景。
中国男篮现任主帅郭士强在首轮末节坚持使用三后卫阵容,这一决策引发争议,却也暴露出了中国队的现实困境。如今中国男篮在周琦、杨瀚森、曾凡博等内线、锋线球员缺阵的情况下,高度不足的短板被无限放大,篮板优势不复存在。后卫线人员虽然充沛,但是得分并不高效。
郭士强赛后强调“年轻球队需要一场场拼”,这种表述与尤纳斯20年前的“需要高强度比赛”形成奇妙互文。不同之处在于,当年中国男篮处于巅峰期,而今则处于重建期,目标从“保持统治”变为“争取奖牌”。
从“98∶10”到“93∶88”,比分变化背后是亚洲篮球生态的重构。亚洲篮球正从“一家独大”走向“多极竞争”。这种变革对中国男篮而言无疑加剧了重新登顶的难度。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中国男篮需要清醒认识到“98∶10”辉煌属于过去,“93∶88”的险胜预示未来。当亚洲篮坛告别“姚明时代”的绝对高度,中国男篮的复兴之路,注定要在阵痛中前行。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