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赢,不怕输。”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女团比赛结束后,陈梦发出如此感叹。此次参赛,极有可能是她职业生涯中最后一次全运会之旅。帮助山东队时隔12年再度拿下团体金牌后,陈梦泪洒赛场,这背后的辛酸与坚韧,或许只有她自己能深切体会。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伟强

时隔十二年,陈梦再获全运金牌 图据新华社
不再迷茫
陈梦似乎总活在别人的影子之下。外界提及她,常先想起“黄晓明表妹”的头衔。即便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她力克孙颖莎,成为继邓亚萍、张怡宁后第三位卫冕奥运女单冠军的国乒选手,这一标签也未能完全撕下,甚至奥运冠军的荣耀也未被所有人认可。
有一段时间,陈梦压力巨大,直言感觉难以承受,渴望寻求帮助,可最终明白无人能真正感同身受。她甚至一度对乒乓球产生厌倦,不想接触任何与之相关的事物。低迷期中,父亲的一句“不想打,那就不打了”,如同一道光,点醒了她。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放下乒乓球,这份热爱早已深入骨髓。
时间回溯到九个月前,陈梦毅然决定重返全运会赛场。然而,长达九个月的赛场空白期,让她的技术手感生疏,身体状态也面临巨大考验。身边质疑与担忧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她内心坚定:“当时心里确实没底,但既然回来了,决定要打,就一定要尽全力去准备。”这份决心,成为她恢复训练中最坚硬的铠甲。
恢复训练的日子里,高强度训练如同一座大山,压得陈梦喘不过气。从清晨到日暮,她全身心投入训练,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完美。全天训练结束后,还有数小时的康复治疗等着她。汗水浸透运动服,肌肉酸痛到抬臂困难,她从未有过一丝停歇。她在社交平台写下心声,希望用自己的拼搏精神感染年轻队员,将山东乒乓的传承接力棒稳稳传递下去。这份执念,支撑着她在单人赛场斩获铜牌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团体赛的每一场恶战。
从小组赛艰难突围,到淘汰赛一路披荆斩棘,山东女团的每一场胜利都来之不易,淘汰赛更是场场以3∶2的惊险比分险胜。作为队伍核心,陈梦深知团体赛的分量:“单打输了,只是自己输了;但团体赛的每一分,都关乎整个团队的荣誉。”当范思琦在决胜盘上演惊天逆转时,陈梦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冲向队友的怀抱,泪水夺眶而出。这枚金牌,是她对自己第五次全运会之旅的完美告别,也是对12年前那枚金牌的有力呼应。
走出低迷期的陈梦,彻底放下外界的纷扰,回归纯粹的乒乓世界,输赢似乎已不再重要。
终塑荣光
2013年辽宁全运会,19岁的陈梦还是李晓霞身边青涩的年轻队员;如今,她已成长为山东女乒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这支队伍里,仅有王晓彤一人身处国家队,面对孙颖莎领衔的强大河北队,她们从一开始就抱着“拼”的心态,毫无畏惧。“我们几个人都没想到能进决赛,甚至拿到淘汰赛的冠军。”陈梦的坦诚,道出了这支队伍逆袭的底色——不畏惧强敌、不退缩,每一分都拼尽全力,用汗水与热血书写传奇。
团队的力量,在这场决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首盘,陈梦/王晓彤组合旗开得胜,为团队赢得良好开局;然而,随后孙颖莎发挥出色,连扳两局,将比分反超,赛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此时,山东队没有丝毫慌乱,陈梦在第三盘顶住巨大压力,干净利落地取胜,为团队保留胜利希望;第四盘队友失利后,决胜盘的重担落在范思琦肩上。在0∶2落后的绝境中,她凭借队友传递的坚定信心和平日积累的顽强韧性,一分一分顽强追赶,最终实现逆转。这场胜利,不是某个人的独角戏,而是每个人在自己位置上发光发热、共同拼搏的集体答卷。
从2013年的李晓霞、顾玉婷,到如今的陈梦、范思琦,山东女乒的金牌传承从未间断。当年的队友顾玉婷如今已转型成为教练,用另一种方式默默守护这支队伍;陈梦则用九个月的坚守和赛场上的拼搏,为年轻队员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正如陈梦所说:“只要努力不放弃,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有奇迹发生。”这枚金牌,不仅是对她们辛勤付出的荣誉证明,更是山东乒乓“团结拼搏、薪火相传”精神的生动延续。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