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我网频道>文体 > 内容详情

致敬“花期” 全运会上的绽放与告别

2025-11-24 10:00:0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1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圣火缓缓熄灭,场馆顶篷的彩灯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一粒粒暗下去。运动员的退场通道里,有人把奖牌装进口袋,却也有人只是默默流泪。

  综合型体育赛事常以四年为一个周期,我们总能看见不同的花谢与花开。花开时,人群的方向一致——掌声、呐喊、镜头,全都朝着同一束光;花谢时,情绪却各有所异,有人黯然神伤,有人无法接受,有人叹息不舍......

  其实,有花开,就有花谢。人习惯用金牌、用分数、用年龄去丈量花期,却忘了——允许一朵花尽情绽放,是尊重;允许它从容枯萎,同样是一份尊重。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曹建民 王润潇

季新杰(右)和张展硕在全运会男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颁奖仪式上 图据新华社

  “三小只”的最后一舞

  全运会跳水项目,东京奥运会叱咤一时的跳台“三小只”再度同台竞技,却倒映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花期”。

  18岁的全红婵,把这次比赛当作“暂停键”——当记者问她,未来还能在跳水池里看到全红婵吗,她迟疑地说出了“再说吧”三个字;20岁的张家齐,用第10名完成了一场只有她自己知道的告别赛;而20岁的陈芋汐,一举夺得全运女台金牌,选择继续绽放。

  她们像三株被时间之手同时拨弄的花,有人选择尊重花期,不再追光,有人仍倔强地对抗着自然法则,逆光生长。

  “没有白走的路,都是我的脚印。”11月12日凌晨,全红婵更新了社媒,内容是41张照片配上这段简短的文案。照片中的她把齐肩长发别到耳后,相比起之前的“假小子”造型,现在颇有些亭亭玉立的少女姿态。

  18岁,对女子跳台运动员已算“晚花”,但对一个普通女孩来说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全红婵身高增长到1米60,体重涨到96斤,于是有人指责她不自律、忘了身材管理。然而,这些变化的背后,只是基因决定的正常发育,也是自然法则。

  这届全运会,全红婵并未获得女单跳台的资格,在女双10米台比赛中仅收获第5名。这也映照了她在之前的采访中说的话:“并没有持续巅峰,我觉得状态已经慢慢地往下走。”

  于是,当十五运赛程结束后,她面临是否会继续参加跳水比赛的问题时,她第一次把“继续”换成了“再说吧”。

  对于张家齐来说,她的跳水“花期”比全红婵还要短。比完东京奥运会后,跳水“三小只”变“两小只”。张家齐的发育要早一点,巴黎奥运会时她就已不见踪影,而是出现在了解说台。这届全运会她复出参赛,或许要与跳台做最浪漫的告别。

  20岁,对女子跳台已是“高龄”。张家齐知道自己不是“松柏”,更像一树樱花,绚烂短促,但也曾献上过漫天飞雨,奥运金牌定格在她的17岁。十五运决赛,她第10名。赛后采访,记者向她问道:“是不是以后再也没有‘三小只’了”,她红着眼却语气坚定:“以后会有新的‘三小只’。”

  同样的20岁,陈芋汐选择“逆花期”而生,把秋天过成第二个春。2018年至今,陈芋汐保持着国内外大赛女台夺牌率100%。但数字背后,是她精准控制体重的超强意志力,从而才能克服身体发育带来的阻碍。2023年蒙特利尔世界杯,她打败全红婵撕下“万年老二”的标签。十五运,她再次站上了女台的巅峰位置。她用实力告诉外界,20岁的女子跳水运动员也可以继续绽放。只有把“花期”延长,才能为后来者拓宽整条赛道。

  植物学里,花的使命只有“繁殖”两个字。把它翻译成体育语言,就是“传承”。跳水“三小只”看似走向分岔,实则共同完成一朵花的完整周期——含苞、盛放、凋谢,缺一不可。

  “守夜人”季新杰

  镜头摇向另一侧泳池,水花同样翻涌着“花谢花开”的叙事。十五运的游泳赛场可谓新星闪耀:13岁的河北小将于子迪一举打破与她同年诞生的200米混合泳亚洲纪录;山东小将张展硕狂揽5金,在中长距离自由泳劈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纪元。

  有一个画面让记者印象深刻,4×200米自由泳接力结束后,最后一棒首位到边的张展硕坐在水线上举手庆祝,此时站在他身后的正是孙杨、季新杰、潘展乐几位曾轮番站上男子200米自由泳之巅的选手,他们看着张展硕的目光里写着同一句话:后生可畏。

  “这个孩子是非常有潜力的运动员,他的状态和身型其实跟年轻时候的我还是蛮像的,当然他有他的风格,我有我的风格。未来他的道路应该是很光明的,而且条条大路都可以通往他自己想要的梦想和目标。”孙杨赛后把赞美抛给张展硕,也一并抛给曾经的自己。其实孙杨也是一位“逆龄而游”的老将,但抵抗花期的人,永远是少数。更多时候,花谢是瞬间,告别却是漫长的。

  张展硕的同门师兄季新杰,就属于后者。季新杰的黄金竞技年龄撞上了孙杨时代,“万年老二”的标签陪了他整个青春;孙杨禁赛后,他短暂地成为中国200米自的头号种子,师弟张展硕又横空出世,然后他又被更年轻的浪头拍下。这种无法登顶的“魔咒”对于每位高水平运动员来说都是痛苦的枷锁,他在挣扎中想过要放弃,但是还是坚持了一个又一个四年。

  全运会前,他已决定上岸,200米自由泳决赛,他不敌张展硕摘得银牌。颁奖台上,他侧过身,满目笑意地望着高自己一阶的师弟,那一刻,像把一根无形的交接棒轻轻递了出去。

  “90后”在领奖台的身影日渐稀薄,季新杰是屈指可数的“守夜人”。他知道,泳道里的浪花正一寸寸漫过脚踝,于是选择把剩余热浪带进另一片人海。

  花谢,是让下一轮花季有处生根。退役帖里,他写道:“不管身处何方,我都希望大家能有更高的成就,在自己的道路上继续书写各自的传奇。愿我们终抵群星。”不是自己的星,是所有人的星。

  花开是故事,花谢也是。新星在劈波斩浪,旧将把浪花收进心间,转身去点燃另一束烟火。

  泳池的水,会一遍遍被更年轻身体激出浪花,随后归于平静。可我们知道:那些沉没在水线以下的呼吸、心跳、不甘与释然,才构成竞技体育最柔软的肌理——允许绽放,也允许凋零。愿我们都能学会,在加油声之外,也为凋谢献一次掌声;在倒计时之外,也给种子留一点土壤。因为,那叫“尊重花期”。

读我网编辑:张艳红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