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我网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新城新图景

2022-08-24 08:36:2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经省政府同意并印发实施。根据《规划》,到2025年,起步区动能新、产业兴、生态美、居民富的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总人口规模达到65万人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一纵一横两核五组团”的空间布局框架初步形成。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建宇 实习生 李佳润

根据《规划》,到2025年,起步区动能新、产业兴、生态美、居民富的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

一纵一横两核五组团

起步区的战略定位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和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按照“五年成形”目标,到2025年,起步区建设将取得明显进展,动能新、产业兴、生态美、居民富的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总人口规模达到65万人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超过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一纵一横两核五组团”的空间布局框架初步形成。

按照“十年成势”目标,到2030年,起步区核心优势基本塑成,城市综合功能基本完善,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率先成势。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十三五”末提高15%,各行业用水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率先建成全国节水典范城市引领区。按照“十五年成城”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经济活跃、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魅力宜居、共治共享的绿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塑成全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典范。

在城市功能布局上,起步区将形成“一纵一横两核五组团”的空间布局。一纵,即泉城特色风貌轴。规划建设黄河湿地公园、科创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徒骇河郊野公园,连接千佛山、趵突泉、明府城、大明湖等历史标志节点,形成“山泉湖河城”融为一体的独特风貌轴,构建城市大轴线空间。一横,即黄河生态风貌带。以黄河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脊梁,依托水系、湿地、林地等自然生态资源,保护黄河独特自然生态和景观,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内涵,打造联系黄河两岸的生态文化纽带。两核,即沿黄河两岸分别布局打造城市科创区、临空经济区两个核心功能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布局高端载体、集聚高端产业、汇聚高端要素,率先打造起步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带动起步区加快开发建设,形成两岸互动、拥河发展的总体态势。五组团,重点发展大桥、崔寨、桑梓店、孙耿太平、临空五大城市组团。

建设北方高端会展目的地

根据《规划》,大桥组团定位为济南城市副中心,将建设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城市公共文化馆群等公共服务设施群。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高端服务业,积极引进大型央企、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或国际销售网络,搭建产业金融、科技金融创新平台,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

崔寨组团定位为高新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先进动力装备、氢能源、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智慧物流、会展博览等高端新兴产业。将引进中科院科研院所资源,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园区。建设数字经济和智慧物流产业园,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智慧物流中心。布局国际博览城、国际会议中心、齐鲁国宾馆等重大会议会展平台,建设北方地区高端会展目的地。

桑梓店组团定位为高端制造产业基地,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将对现存的化工、物流等产业实施提升改造或搬迁。依托新材料产业园,聚焦纳米生物材料、超导材料、氧化铝纤维胶体材料等先进材料产业,建设国内领先的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加快引进机器人、数控机床、精密仪器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孙耿太平组团包括孙耿、太平2个街道,定位为绿色产业发展基地。加强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力度,重点发展现代绿色建筑、生态旅游、都市农业等绿色产业,推进国家黄淮海分子设计育种中心、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等高端平台建设,打造以农科示范、特色农业体验为主的绿色产业集群。

临空组团包括遥墙、临港、高官寨及唐王街道中西部区域,定位为临空产业集聚区。将依托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等载体,统筹欧亚班列开行,推动空港、水港、铁路港、公路港“四港联动”,联动济南(商河)通用航空机场,重点发展航空运输服务、航空维修与装备、保税物流与空港物流、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智能制造等产业,打造临空装备及涉空服务业产业区、临空高科技及国际物流产业区。

进一步加强与中科院合作

《规划》提出,起步区将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实施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建设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合理利用黄河水、充分利用长江水、应用尽用再生水、保护利用地下水、调蓄利用雨洪水,全面提升水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快供水管网建设,形成互联互通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规划实施分质供水,在重点区域推进直饮水工程。

在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方面,起步区将实施国际创新合作计划,积极融入京沪东(东京)首(首尔)创新网络,支持起步区企业、科研机构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和人才合作平台,与国际知名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建设国际技术转移聚集区。引进更多国家级高水平研发机构,支持起步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或在起步区设立前沿交叉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合作,面向行业未来发展,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增强科技储备和原始创新能力。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产业需求,起步区将联合山东大学、中科院计算所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面向细分产业领域的专业化众创空间。采用联合运营合作方式,引进36氪、创新工场、启迪之星、联想之星、MIT、YC等国内外知名孵化器专业运营商,搭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汇聚全球优质创业服务机构及创业团队。高标准创建一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发展网上创新工场、虚拟创新社区和数智工坊等新型孵化器,建设创业大学、创客学院、返乡创业孵化基地。

读我网编辑:王迎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