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重阳将至,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掀起敬老爱老热潮。以“敬老月”活动为契机,各社区将传统美德传承与文明实践服务深度融合,通过文化浸润、便民关爱、志愿聚力等多元举措,让老年居民在社区大家庭中感受温暖与尊崇,生动诠释“孝善齐鲁”的时代内涵。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杜天宇 通讯员 万修雨

泉城路街道以“敬老月”活动为契机,将传统美德传承与文明实践服务深度融合
文化赋能,让传统技艺浸润银龄时光
作为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泉城路街道以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激活老年群体精神活力,为他们搭建起展示自我、交流情感的广阔舞台。社区里的五谷贴画课堂上,红豆、小米等谷物在老人指尖化作菊花、福字,每一粒谷物都承载着他们的巧思与创意。
手工老师细致指导的身影与老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60岁的张阿姨捧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感慨:“动手又动脑,更暖了心。”剪纸教室里,老师带领居民剪出灵动蝶影,一刀一剪间,传统技艺在创作中得以传承。
刮痧健康讲座上,中医知识科普让养生智慧融入老人日常,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尽显文化社区的深厚底蕴与人文温度。毛线花朵手工活动更成为邻里交流的温馨平台,暖色调的织物花卉里,藏着老人们对秋日的热爱与邻里的温情,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银龄时光变得丰富多彩、熠熠生辉。
服务暖心,让文明实践直达需求末梢
街道始终将老年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头,以实际行动将贴心便民服务精准送到老人们的“家门口”。走进社区精心打造的“巷子口”睦邻角,这里宛如一个温馨的服务集市,家电维修师傅专注的神情与熟练的动作,让一件件“罢工”的电器重焕生机。
房泽秋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纷纷各展所长,他们用真诚的微笑和专业的服务,为老人们排忧解难。爱心企业开设的“移动课堂”更是别具一格,志愿者们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帮他们跨越“数字鸿沟”,让他们也能紧跟时代步伐。
与此同时,反诈、反走私宣传活动也有序开展,为老人们筑牢安全防线。社区工作人员还带着米面油等生活物资,逐户走访高龄独居老人,“老有所依”的温暖在彼此心间流淌,让物质帮扶与精神慰藉如春风化雨般同步抵达,滋润着老人们的心田。
共建聚力,让志愿服务点亮幸福社区
街道精心构建“社区+志愿服务”的敬老格局,将各方力量凝聚成一股文明实践的强大合力。在社区的各类活动中,邻里间的温情在互动中不断升温。剪纸课堂上,居民们围坐在一起,相互分享着剪纸的技巧与心得,灵动的剪刀在彩纸间穿梭,剪出的是对生活的热爱,更是邻里间深厚的情谊。志愿者们更是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身兼多职,既是传统技艺的传授者,让文化在社区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又是老人们安全的守护者,在走访过程中,仔细排查水电隐患,为老人们的生活安全保驾护航。
从文化传承到生活帮扶,从个体关爱到群体共建,泉城路街道以敬老月为纽带,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位老人身边。街道将持续深化“文化+服务”敬老模式,让文明实践阵地成为老年幸福家园,让孝亲敬老美德在社区生根结果,为共建老年友好社会注入不竭动力。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